首页

自缚的下场

时间:2025-05-25 18:09:57 作者:云冈石窟80%洞窟已完成数字化采集 浏览量:64033

  中新网大同5月24日电(记者 李庭耀 胡健)记者24日从“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获悉,云冈研究院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多高光谱等技术,破解高浮雕石窟采集难题,已完成云冈石窟80%洞窟采集,预计2030年左右全面完成。

图为云冈石窟第20窟。 李庭耀 摄

  当日,由云冈研究院、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开幕。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云冈石窟数字化成果、文化遗产数字化前沿技术应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经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表示,历经岁月侵蚀与自然变迁,石窟本体面临着不可逆的损伤风险。与此同时,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期待日益迫切。如何让千年石窟“活起来”“传下去”,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开幕式上,刘建勇介绍了云冈研究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云冈石窟的活化利用和永续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云冈研究院数字化解决方案也为文化遗产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云冈模式”,让人类文明瑰宝在数字技术下重放异彩。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代表Grazia Tucci致辞时,从国际视角指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广阔前景,这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表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共同书写数字文明与人类遗产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共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刚邂逅北极光又迎来“超级月亮” “找北”游客直呼太幸运

邹韵:您之前说过,泰国做好了迎接中国游客的准备,听起来信心十足。您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泰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海外游客的安全,提升他们的整体旅游体验吗?

重庆:将存量商品房转为租赁住房 促房市稳健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小岗村人民法庭辖区内凤阳县经济开发区等一园六区企业、产业工人众多,企业用工量大,工人流动频繁,用工矛盾和劳动纠纷隐患多。

美媒称王毅将访美 中美新一波高层接触来了?

在几乎相同的时间里,有3万多人加入了社交平台上的“反技术依赖小组”,2万多人加入了“数字极简主义者小组”……类似的社交群、打卡群逐渐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了尝试“数字精简”生活的行列。

四川金川:高原“致富菊”喜获丰收

为了保护好铁影壁,当时的北海公园理事会决定将铁影壁移到北海公园。只是,铁影壁移去了,其底座却一直埋在胡同的原址地下。直到1986年5月,文物人员在铁影壁胡同找回影壁的底座,并将其运至北海公园,才使铁影壁与底座复原。

特稿|一个塔吉克斯坦家族四代的中国情缘

“丹姐”是岳麓区法院驻莲花法庭特邀调解员刘丹。她性格辛辣直率、仗义果敢,被当地百姓亲切称为“辣利丹”(长沙话中,“辣利婆”指能力出众、热心肠的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